说起来我前两天看的高敏感那本书里说,有些高敏感人因为动不动就爆了,情绪大起大落的,还会被误诊成双相,其是只是因为高敏……
这集好熟悉啊这不是 :Parrot06:

@Nillia 原来还有这么多隐情没有说吗!感觉前任像使两人认识的桥梁。

病痛折磨人的一点就是人处在漫长的被荒废的时间中,眼睁睁地看着它流逝却无能为力……上至残疾重病下至心灵上的疾病,即便是轻症……都是这样的
因此我一直认为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人真的没办法度量不同人感知时间的差异,更无法接受那些满嘴工具化“时间”作为一种“价值”而存在的观念

【吃我安利!】
关于Autism和Neurodiversity的书理论类书籍
Unmasking Autism: Discovering the New Faces of Neurodiversity
(现在在我读过的范围内我觉得最有启发的一本)
1.价值观和观点是真正的Neurodiversity群体内部的,不包含任何疾病/羞耻的视角,读来并不会有「失权/残疾」的隐含意味,也不空谈所谓的「不同就是独特的价值」。
2.作者作为一个有科研经历并且有广泛实践经验的Autistic跨性别心理学家,在诊断,家庭的态度和社会外部的歧视和缺少支持这些话题上,囊括了广泛的研究和个人素材,解释清楚了结构性的问题,提供了宏观的视角,进而也指明了个人生活的方向。
之前看的这个题材的书,要么是作者作为Autistic人,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要么是作为外部的NT研究/医疗/特教人员或者父母,前者虽然能够引起共鸣,但其实对于Autism人士的人生选择并无实际的指导意义,也无法从社会层面理解自己如何存在。后者嘛,视角基本都有或多或少的偏颇,读起来令人不适。(1/2)

听完讲座的感受:无论是冷静期还是第一次不判离的各种离婚门槛设置,主要为了不让那些容易发疯的男的发疯,或者让他们就算发疯也就在家里发疯。

无语,女性是真*人肉沙包。

贺欣老师提到的一个非常反直觉的离婚诉讼案件点是,作为法定判决离婚的家暴行为,女方提出男方家暴的事实之后不仅不会被考虑,反而会提高女方想要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的难度。

因为制度限制,法官更多考虑结案率、(各种意义上的)不出事,包括自己人身安全不出事。而当事人袭击法官的事件,80%(具体概率见视频)左右是由于男性当事人对“法官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报复。因此当男性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的时候,为了安抚男性,女性想要的离婚判决会更难。而当法官出于自身体验和思考等各种原因做出公正判决时,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包括但不限于:增加一件发回重审的案件不利于考核、由于当事人发疯而被内部调查等等。

很多时候普通人不懂法律理论、不看法律研究也拿不到什么真实数据,但他们会看到自己身边人的各种现实。最终汇聚成一句简单的“难道钱掉在地上我不知道捡吗?”

Show older
皮卡站

皮卡站,皮卡皮卡布灵布灵!